历史将会铭记,自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并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环境保护部2010年9月共同签署《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绿色印刷浪潮席卷全国。绿色印刷对全行业的深远意义将在未来逐步显现。
由于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如雾霾等),倒逼一些政府部门思考出台禁止或限制产业目录。其中,2014年初,北京曾传出“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被初步列为北京市不宜发展产业,此事一度闹得沸沸扬扬,让北京印刷人焦虑不已。事件最终柳暗花明,7月24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名录(2014年版)》发布,制造业门类中,禁止新建和扩建的明细清单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下细分的“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中使用溶剂型油墨或溶剂型涂料的印刷生产环节”榜上有名,而书刊印刷、商业及数码印刷则未列入其;“造纸和纸制品业”下细分的“纸制品制造”排除在禁止新建和扩建的名单之外。
尽管如此,印刷人依然可处处感受到绿色印刷的紧箍咒。印刷业险被列为污染行业的主要原因是因其VOCs排放,即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今年12月13-14日举办的全国塑料彩印复合软包装行业的第二次VOCs综合治理交流会上传出消息,石油炼制、表面涂装和包装印刷三个行业将从2015年起在全国正式施行VOCs排污收费,其中,北京拟制定的政策是每公斤VOCs排污收费20元。
毫无疑问,绿色印刷已经成为印刷包装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因绿色印刷涉及设备及器材制造商、印刷厂、终端用户,牵一发而动全身,拥抱者,政府处处“开绿灯”;拒者,经营风险性将加大,不仅可能因为缺乏资质而失掉市场,甚至可能面临着关停的危险。